海南,简称“琼”,位于我国的最南端,是我国最大的“热带宝地”。这里的土地资源、植物资源,还有动物资源都极其丰富。由于独特的地理气候,造就了海南独特的地理风貌,成为了闻名世界的旅游圣地。

自新中国成立以来,海南的经济、文化和科技教育事业都得到了很好的发展,现已是我国的经济特区,自由贸易区。另外,海南的交通事业也得到了飞速发展,如海口米兰、三亚凤凰、三沙永兴几大机场,都是我国的干线,尤其是三亚市已经成为了闻名全球的国际旅游城市。

海南取得的这一系列发展成果,得益于其历届领导班子的有方领导和艰辛付出,尤其是与邓鸿勋老书记的高瞻远瞩和主政能力密不可分。

邓鸿勋是一位在解放以前就加入了中国的老革命家,同时也是从最基层一步步逐渐成长起来的正部级领导人。建国后,邓鸿勋成就很大,他担任过江苏镇江市市长,无锡市市委书记,江苏省常务副省长,海南省省委书记,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,官至正部级。那么,在他88年的人生历程中又有哪些传奇经历呢?

位于华东地区的江苏无锡,是一座十分著名的历史文化名城,素有“太湖明珠”的美誉。这里人杰地灵,曾孕育了无数名人志士和英雄豪杰,1931年1月一个平凡的一天,老员邓鸿勋同志就诞生于这里。尽管家境十分贫穷,甚至连饭都吃不上,但开明的父母还是想方设法送他去学堂读书,从小聪明睿智的邓鸿勋,也十分珍惜这来之不易的读书机会,发奋苦读,一直名列前茅,学到了一定的文化知识,这为他以后走上革命道路,奠定了良好的文化基础。

生逢乱世,邓鸿勋从小就耳濡目染了旧政府的腐败无能,以及久经战乱给人们带来的痛苦和灾难,早早就在心中种下了革命的种子,并立下誓言,一定要推翻这个腐朽的旧世界,建立一个全新的社会,让人们过上好日子。

1947年,正值解放战争开始不久,中国已发展到了新的人民大革命高潮的前夜,受到革命浪潮猛烈冲击的邓鸿勋,还在江苏昆山中学读书时,就毅然决然地投身到革命的洪流之中,加入了中国,从此以后,开始了他的革命新征程。

入党后,邓鸿勋奉命一直在江苏昆山和无锡一带进行革命活动,他以在无锡钱桥小学当教员打掩护,一边教书,一边秘密开展党的地下工作。经过时间的打磨,他逐渐成长为一名富有实践经验,沉稳的老员了,并且还担任了一定的职务。

建国后,邓鸿勋进入拥有悠久历史名校的江南大学学习工程管理,并担任系党支部书记,在接受系统教育的同时,也充分提高了自身的综合素质。

1952年,邓鸿勋大学毕业后,进入知名钢铁公司任职,在工作中表现出来的热情和娴熟的专业知识,获得了大家的认可和领导的欣赏,一步步走上了领导岗位,自此,开启了他的从政生涯。

1972年,经过基层多年历练的邓鸿勋,领导能力初展端倪,得到了上级领导的赏识和器重,并于1972年被提拔为江苏镇江焦化厂厂长和市计委主任等职,后又调入镇江市政府工作,不久后担任了镇江市长,带领镇江人民取得了不少的成果。

1984年,邓鸿勋回到了故乡江苏无锡,担任无锡市市委书记,一干就是5年。回到生他养他的家乡,为回报家乡,邓鸿勋更是发奋努力,苦干加巧干,使得家乡得到了飞速的发展,提前10年完成了经济发展“翻两翻”的任务。

与此同时,他还十分关心家乡教育的发展,在任内,为推动家乡高等教育发展,同时延续原私立江南大学的命脉,他多方奔走,极力推动原无锡大学改制升级,成为了江苏省的重点大学。

1989年,邓鸿勋再一次得到了提拔,被任命为江苏省常务副省长,为江苏的快速发展做了很多卓有成效的工作,他实实在在的办事风格,留给了江苏人民非常好的印像、和谐可亲、平易近人,深受江苏人民的爱戴和尊敬。

1990年,59岁的邓鸿勋再次扛起大任,出任海南省省委书记、省人大常委会主任等职,他仍然老骥伏枥,志在千里,丝毫也不逊色于年轻人,创造出了辉煌的业绩。

在主政海南期间,邓鸿勋借助改革开放的东风和海南特区发展的优势,制定出了一条适合海南发展的全新路子,从农田水利建设到金融贸易,人才干部的培养等方面,面面俱到。

他坚持由主流向重点推进,两手抓两手硬,为海南省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,实现了海南经济的超常规发展,在短短的时间内,就成为了华南改革开放的前沿阵地和经济发展中心。尤其是在三亚的发展中,邓鸿勋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,可以说,功不可没。

其实,建省之初,海南提出了以南北两极带动整个海南岛发展的经济蓝图,“北”就是海口,它是海南岛北部的经济中心,也是全省政治、经济、文化的中心;“南”即三亚,这是海南岛南部数市县的中心。

但是,建省以来,海南的发展现实却并没有朝着“两极”带动的预期发展目标,而是恰恰相反,使得南北之间的差距越拉越大。三年过后,海口的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超过了北京、天津,接近上海,而三亚却处于全国的平均水平之下,更直观地看,海口和三亚的城市面貌,可以这样形容,一个是在天上,一个是在地下。

如何加速三亚发展,缩小南北差距,成为了海南领导人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,所谓雁群是否顺利起飞,一个好的领导班子无疑起到了雁头的作用。

时任海南省委书记的邓鸿勋,来到海南的第一件事,就是带领省级两套班子,一同实地考察三亚,并与三亚市领导一起商讨加快发展步伐的计划。

他首先从海南经济发展的全局出发,制定三亚发展的具体规划,先花巨资建设交通和国际国内航线,再打造国际化标准的高端主导旅游产业,以发展旅游带动其他产业。

在邓鸿勋的艰辛付出下,很快就投资13亿元,建造三亚东线个亿建设凤凰国际机场等,从天上和地下,打通通往海南三亚的国际国内快速通道。这种大手笔的投资,就是为了发展三亚,使之与海口齐头并进,以此带动整个海南南部的发展。

他还指示,要海南省级以及三亚市各级机关,特别是建设规划和金融机构,拿出实际行动来支援三亚的发展,他自己更是常常亲临三亚阵地指挥,了解发展情况,解决实际困难。

尤其是在的南巡讲话之后,更是加快了海南改革开放的进程,也成为了三亚高速发展的最强劲的推动力。当时,除了允许国内外投资者前来三亚投资之外,还允许外商参与旅游业的成片开发,特别是一些沿海小岛的承包开发,以及合资形式的运营零售百货商业和旅游机构。

同时,邓鸿勋还作出决定,授予三亚市与海口市一样大的经济决策自主权,使其更加灵活快速地解决发展中面临的实际问题。尤其是在1992年的关键一年,邓鸿勋亲自到三亚现场办公,当场拍板解决贷款,帮助解决资金、土地投资圈发行等重大问题。

在省级领导的大力支持下,三亚市领导的工作思想更加开阔了,胆子也更大了,发展速度也更快了。不久后,三亚就达到甚至超过了海口的经济发展水平,使得海南的南部终于崛起了。

今日的三亚已成为了具有热带海滨风景特色的国际旅游城市,开始呈现出一派欣欣向荣的繁荣景象。旅游业作为三亚的支柱产业,正在吸引着越来越多的游客慕名而至,成为了“东方的夏威夷”。三亚能有今天的非凡成就,邓鸿勋书记是一大功臣,功勋卓著。

之后,邓鸿勋又被调往中央,担任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,他围绕我国农村经济、区域经济、老工业基地改造和开发大西北等方面,组织开展研究,多项研究成果获得了党和国家领导的批示。

他还旗帜鲜明地指出,我国单纯依靠廉价劳动力发展经济的时代已经结束,要通过加快调整城乡收入分配制度,加快推进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等方式,让农民工更好地分享中国发展或者“中国奇迹”的成果。

2019年12月21日,邓鸿勋同志病逝于无锡,享年88岁。邓老的一生是革命的一生,无私奋斗的一生,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一生。在他60余年的革命生涯中,他始终保持员的初心,勤勤恳恳兢兢业业,为我国的改革开放和建设奉献了全部智慧和毕生精力。他的革命精神永远激励着我们年轻一代,奋进在实现中国梦的伟大征程中。返回搜狐,查看更多

发表回复

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。 必填项已用*标注